全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以来,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民族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双语”教学。目前,全省有朝鲜族学校34所,蒙古族学校67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朝鲜语和蒙古语的“双语”教学体系。朝鲜族学校以朝鲜语授课为主,加学汉语;蒙古族学校以汉语授课为主,加学蒙语。把民族语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阜新市将民族宗教文化底蕴丰厚的佛寺镇作为基地,努力创建“双语”和谐乡镇,在蒙古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蒙语文教育教学软件购置、更新及双语教师培训上狠下功夫。
二是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内涵。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在全县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六一” 工程,即民族学校文化活动“六个一”工程和蒙古语文教师素质提高“六个一”工程。民族学校文化活动“六个一”工程,包括各民族学校要有一个蒙语角、每年要举办一次民族文化周、学生要掌握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建立一支民族歌舞及民族乐器队、有一处民族特色建筑标识、有一个民族特色展室。蒙古语文教师素质提高“六个一”工程,包括每名蒙古语文教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族口语、参与一项民族科研课题、具备一项蒙古族特色的文艺体育技能、能写一手漂亮的蒙古文字、具备应用蒙古语文写作能力、能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蒙古语文教学。通过“双六一”工程实施和实践,喀左县民族中小学的民族文化氛围渐趋浓郁,广大师生的民族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编写民族常识校本教材进课堂。民族学校给合本民族和地域特色编写生动的校本教材进入课堂。通过民族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对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弘扬与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是注重校园设施建设中民族元素的注入。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加强民族学校的硬件建设,特别是赋予校园建筑、设施等浓郁的民族特色元素,是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形式。有条件的民族学校建起了民族文化墙,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根据地域特色编排文艺节目。各地朝鲜族学校与朝鲜族社团加强沟通合作,参与公益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校园内容,又增长了学生阅历,形成了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