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中国)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新闻 > 综合要闻

辽宁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1-15 09:11:00
  • 【字体:||

 

  丹东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辽宁唯一的边境民族地区坐落于鸭绿江畔,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家民委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丹东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在国家民委的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辽宁省始终此项工作当作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深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丹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带来福祉。 

  一是通过优势产业项目实施,带动边民增收致富。根据边境地区发展程度、资源状况和区位特征,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先后扶持建立了食用菌、中药材、干鲜果、海水养殖、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边民致富。“十二五”以来,投入民族专项资金1872万元,扶持农业设施小区建设,建设日光温室标准化大棚969栋,受益群众4.6万人投入民族专项资金1792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扶持大榛子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38850亩,受益群众近10万人 

  二是通过公益民生项目实施,促进边民生活改善丹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惠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有效解决边民水、电、暖、路等问题。“十二五”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3916万元,修建村屯路251公里、便民桥26座,铺设自来水管线15万米,建设民族文化广场10个面积4.7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超过20万。 

  三是通过民族特色项目实施保护民族特色村寨利用域内民族乡村民居保护完好、民俗保存原始、生态保护较好的特色和优势,加大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沟域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投入专项资金3015万元,扶持大梨树满族特色村寨、青山沟满族风情园、下露河朝鲜族民俗村、依兰苏锡伯族村、海青房满族民俗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传承、保护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民居民俗和特色产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边境特色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截止2017年,丹东地区已有6少数民族被命名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 

  四是通过民族医药工程实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丹东地区满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民间用药经验。本着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为基本原则,大力扶持发展满族医药龙头企业和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十二五”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扶持丹东药业集团、光太药材有限公司等满族医药龙头企业,建设了玉竹、石柱参、核桃楸、辽细辛、当归、金银花等42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2840亩,形成了挖掘、传承、保护、发展、创新等封闭式产业链条有效保护了民族医药的瑰宝,为中华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是通过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提升边民致富技能。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了“丹东市兴边富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了一批农村少数民族实用技能培训室,加强各类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扶贫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十二五”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依托培训基地培训室,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多期,受训人员超过10万人。 

附件:
  • 澳门太阳赌城网站 博彩平台 澳门博彩官网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澳门美高梅赌博平台 网上十大娱乐网站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