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丹东市民宗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整合资金,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全力推进百村产业化工程,切实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为丹东市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全市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649万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采取“飞地经济” 管理模式,实施蓝莓、草莓、香菇、小柿子、大樱桃等种植项目,共建设果蔬温室大棚124栋,冷棚59栋,实施效果明显。一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根据各地区多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困难的实际,采取“飞地经济”模式,通过集中连片建设温室大棚、统一出租收取租金的形式,解决了60余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二是带动群众就业。温室大棚建设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周边农户(含贫困户)务工就业问题。据统计,全市实施建设的183栋大棚每年可以解决项目地周边农户1000余人务工、就业问题,每年将给当地农户带来200余万元劳务收入,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示范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温室果蔬大棚项目建设,不但示范引导了产业结构调整,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草莓、蓝莓等高效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小投入,大带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