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交融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学校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桥头堡”。大连市中山区白云小学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和乐校园”创建各环节,充分利用“道中华”公众号学习平台,做足做好“融、特、活、合”四字文章,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进实践、进家庭,用心用情传播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根植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构建了民族和谐团结的“白云大家庭”。2022年,白云小学被评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大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大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
一、做足“融”的文章,让民族元素成为校园文化“主色调”。以建设“墙壁文化”为起点,让一墙一壁、一字一画都涵盖着民族团结的精神品格,发挥育人功能。创建民族特色文化长廊。将民族的由来、历史名人、传统节日、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传统体育以及地域风情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形成流动的“校本课”,让学生从小感受“多彩中华”。创新民族文化育人载体。走进白云小学,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服饰、古老悠久的风俗、特色鲜明的文化呈现于眼前,感觉像进入了一座民族艺术展馆;快乐小书吧、爱心小岗位、智慧小空间(玩中学)、创意小作坊(做中学)、书法小园地、艺术小天地,已经成为白云孩子实现梦想的乐园。创造全员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制度氛围。每年召开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及教师民族工作案例交流会, 让教师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辅导员。建立一系列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强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思想共识。
二、做足“特”的文章,让民族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创造性地使用国家体育课程、有效开发校本民族教育课程、拓展民族教育时空、开展系列民族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白云特色”中感知民族形象和文化符号。以“教材”为载体,传递好国家意志。在确保每周一节民族教育课、圆满完成国家课程承担的民族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班会、团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统筹实施。以“课程”为纽带,守住教学主阵地。开发实施《道中华》校本课程,涵盖民族教育常识、关注“道中华”公众号,把学科融合进行“文化符号”“文明源流”“民族融合”“文学艺术”“考古实证”“文明互鉴”6个项目主题学习。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课堂”,构建起“四轮驱动以情优教、五环聚焦以学定教”模式。以“评价”为重点,深挖民族教育内涵。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评价体系,从“知”和“行”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定期表彰。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细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如在音、体、美等艺术课程教学中穿插民族图案设计、手工刺绣、乐器弹奏、歌曲欣赏、民族摔跤、食品加工等内容;在作文课上展示民族风情、民族食品、民族习俗,通过特色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三、做足“活”的文章,让民族特色寓于团结教育“主课堂”。着力搭建适宜民族文化展示、交流的“和乐”教育实践平台,将民族传统美德内化为孩子们的“知信行”。持续深化“白云六礼”特色活动。区分青少年特点,精心设计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活动,做到“一季一个好节日、一月一个好主题、一周一个好活动”。民族特色足球节上,学生们身穿民族服装,佩戴自己制作的民族小帽,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传统节日里,组织制作民间手工艺品,观看少数民族诗歌美文诵读、经典歌曲吟唱、文艺节目表演、书法绘画展评,培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持续开展“我爱我的民族”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以我的民族为荣”主题演讲、“民族文化我传承”手抄报大赛、“爱祖国、爱家乡”朗诵、演讲、歌咏等系列比赛,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少先队、班会,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政策、党的民族理论教育”,年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师、模范班级、模范学生评选活动。持续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引导学生做到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或书法作品)、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会一项少数民族运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四、做足“合”文章,让民族教育演绎家校共育“主旋律”。不断扩大“和乐”教育外延,建立起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家校共建机制,做到“大事小事有人管”,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心组织好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小公民教育为载体,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召开线上家长会,通报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的具体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做成公众号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着力提升民族校园的影响力。定期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一同参加校园民族团结活动,通过活动增加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每年开学统计少数民族学生情况,邀请少数民族的老师和学生为全体师生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和特色。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平台。达斡尔族学生丁帅,动手能力强,在老师鼓励指导下,参加了机器人培训课,一举拿下了全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辽宁省一等奖,并以此特长考入理想中学。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组建古琴社团,一对一指导的9名少数民族社团成员,顺利通过古琴七级考试,获得“辽宁省优秀艺术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