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大连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着力以发展促进团结稳定,以团结稳定助推发展,走出一条与大连实际相结合的民族工作新路子。
一、加大力度发展民族经济,为团结稳定提供物质保障
发展民族经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之策。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制订扶持民族乡镇发展的政策法规,市财政坚持逐年递增民族地区补助费,从2005年的12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000万元,累计向民族乡镇拨付3700万元的资金,有民族乡镇的区市政府也安排一定数额,助力民族乡镇发展。在坚持多年实施市直职能部门对口帮扶民族乡镇的基础上,今年又创新提出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联合帮扶民族乡镇机制,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和经济实力,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目前全市有16家单位加入帮扶队伍,每年融合帮扶资金约2000余万元,落实帮扶项目20多个。“十二五”时期,全市申报12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每年为企业争取流动贷款贴息资金近千万元。计划从明年开始,全市启动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工程,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乡村特色,在未来三年内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的旅游型、特色农业型等特色村镇,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乡镇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强化措施发展民生,为团结稳定提供政策保障
改善民生,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发展难题,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民族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文件明确要求,市、区两级安排民族乡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乡镇配套资金。市直有关部门扶持农村发展资金优先向民族乡镇布局,对低收入民族村给予重点扶持。全市每年重点推进一批民族乡村民生工程和扶持开发项目。2017年底前,实现民族乡镇道路、饮水、电力、通信全联通、无死角。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力度,2016年底前民族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标准化建设。整合民族教育资源,配齐配强市朝鲜族学校、回族幼儿园、第二十高中内地新疆班教师队伍。朝鲜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强民族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备设施建设,重视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配足配好医务人员,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制定扶持少数民族就业和创业的优惠政策。规范城乡用工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求职就业上的平等权利。加强对少数民族返乡农民工、少数民族待业大学毕业生、农村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或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扶持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加大对锡伯族聚居村的支持力度,管理和使用好国家和省拨付资金。加快锡伯族聚居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为团结稳定提供精神保障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的“根”和“魂”。坚持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民族、文化部门重视民族文化机构建设,设立民族文化专项资金,加强民族文化基地建设,培养、招聘、引进民族文化专门人才,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开展教育培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并归类建档、妥善保存。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民族陈列室、民俗馆,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语言、歌舞、民族工艺、节日庆典、婚丧习俗融入日常生活,传承和保持民族记忆,提高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重视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文化传承人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支持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加强民族文件体育设施建设,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广阔的公共文化活动平台。设立10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挖掘、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支持群众创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团体、表演队伍,精心培育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民族文化活动载体。
四、巩固发展民族关系,为团结稳定提供机制保障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处突应急、调研走访等民族工作机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问题。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对各级党政干部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的民族理论素养和执行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中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外来少数民族经商务工人员,重点加强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引导其遵纪守法,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对各族群众,着重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引导他们给予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充分理解、尊重和包容;对广大青少年,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看病就医、权益保障等实际问题。建立完善沟通联系制度,逐步在少数民族人员集中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和打工集中地设立联系点和服务站,加强同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联系,拉近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距离,让少数民族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推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长效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基地建设,开展民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单位和个人示范作用,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在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问题,严格区分矛盾性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妥善处理。
五、壮大发展工作队伍,为团结稳定提供力量保障
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民族工作的文件,明确民族工作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设立民族干部专项培训经费,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民族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培养锻炼。统战、民委、新闻媒体等单位,密切配合,定期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教育,凝聚社会各层面力量,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建设,为市民委机关增设业务处室和人员编制。在市内主城区3个区单设民族工作部门,定编6人,其它区市配齐配强专干。每个街道、乡镇都有专人负责民族伟德体育(中国)官网,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街道配备专职民族伟德体育(中国)官网干部,社区有民族伟德体育(中国)官网人员,做到民族工作时时事事有人负责。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优惠政策,整合民营企业资源,规范民族用品生产工作,尽力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需求;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为清真饮食习俗少数民族发放肉食补贴200万元;投资570万元建设回民公墓,缓解回民同胞丧葬用地压力,切实把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力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