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调研全市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情况
10月24至25日,抚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凌斌、副主任杜晓航率市人大调研组对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市民委、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领导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顺城区河北乡四家子村,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吕家村、永陵镇赫图阿拉村,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三十道河村沙河子组、南口前镇王家村吕家堡组,实地查看锡伯族、满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了解,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市政府关于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自2009年开始,抚顺市按照“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先后在新宾、清原两个满族自治县和顺城区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5个。通过不断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改造、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力度,为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基础。5个少数民族特色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传统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特色旅游、特色工艺品以及特色种养殖业崭露头角,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组对今后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市政府出台“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意见”,对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整体规划、资金安排、特色产业开发、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二是市人大要把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做为重点建议,跟踪督办。要通过调研、列入常委会议题等形式,推动此项工作。三是要打“组合拳”。要把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放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财政局、规划局、发改委、民委、旅游局及农、林、水等涉农部门要整体协调,在特色支柱产业开发、民族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让各族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让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接地气”。四是要综合治理,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在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给后人留下一个美丽山村。五是要适当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范围,适时将朝鲜族聚集村扩充进来,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