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体育(中国)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新闻 > 地方动态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谱写新时代边境地区民族工作新篇章 ——丹东市民族和宗教局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纪实

  •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08 10:05:00
  • 【字体:||

 

  丹东是辽宁省民族工作大市,全市有39个少数民族、83.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9%,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比均排在全省前列。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丹东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事业、繁荣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建设少数民族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近年来,丹东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实施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互联网”“民族团结+基层党建民族团结创建七+N”工程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珍视民族团结、人人发扬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实施了“五个一工程”。采取多种手段和有效形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中心小学建立了一个“丹东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在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中国满族传统医药生产基地”,在丹东市民族歌舞剧院、丹东市民族学校设立了一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在丹东市人民医院建立了一个“丹东市少数民族就医定点医院”,在凤城市大梨树村建立了一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四送下乡”活动。积极打造丹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特色、新品牌、新亮点,实施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送民族政策法规“四送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文艺院团,深入到民族乡村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丰富当地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邀请农业科技专家现场授课解疑,让民族乡村各族群众走上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道路。邀请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让地处偏远的民族乡村群众享受到医疗专家现场诊疗服务。发放民族政策法规手册,设立民族政策法规咨询台,解答各族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咨询;三是开展“四讲”宣教活动。组织民族一家亲志愿者宣讲团,定期深入到民族乡村、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理论宣讲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讲一个硬道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讲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讲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讲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四讲”宣传教育活动,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2020年9月,题为《辽宁省丹东市创新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在国家民委网站上刊登。 

  二、以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为载体,推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丹东市牢牢把握兴边富民行动这一国家重要战略,通过先行试点、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使兴边富民行动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各族群众。一是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文件精神,把兴边富民行动当作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加强规划,科学实施,深入推进,让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福祉。将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丹东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二是创新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改变原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撒芝麻式”“小分散式”模式,市民族和宗教局通过反复调研论证,提出“大集中”“大整合”项目实施模式,重点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和提高边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创新实施了“村集体+合作社+园区+贫困户”“飞地项目+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既解决了周边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又使部分农户因资金短缺筹建大棚而无法增收致富的困境,摸索出了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边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三是发挥专项资金最大效能。2020年,丹东市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336万元、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352万元,实施了脱贫攻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民族特色项目等项目47个。其中,投入资金1491万元,实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8个;投入资金722万元,实施民族特色项目8个;投入资金2649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2个;投入资金438万元,实施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丹东市边境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6月,题为《辽宁丹东扎实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经验材料在国家民委网站和《中国民族》、《民族画报》上刊登。 

  三、以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实事为着眼,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近年来,市民族和宗教局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为各民族群众做实事好事、解难事愁事,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良好平台。一是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按照“以人为本、适应需求、真情服务、属地管理”的工作要求,丹东市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四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志愿服务电话。不断加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沟通联系,通过社区(村)民族工作联络员及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到信息多沟通、政策多宣传、问题早发现、困难快解决、服务多方位;二是警地联手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丹东市对朝贸易口岸地处中心繁华地段,与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隔江相望,周边地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众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市民族和宗教局积极协调驻地一经街边防派出所,结合该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通过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配备朝鲜语翻译,有针对性地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方面的帮助,受到了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采取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办法,实行职能部门帮一把,亲属拉一把,民间社团支持的办法,解决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从2019年开始,市民族和宗教局先后在全市3个民族乡开展了以“情系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爱心帮扶助脱贫行动”,定期深入到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家中实施定点帮扶,为他们送去生产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发展家庭产业增收致富脱贫,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 

附件:
  • 澳門新葡京 bet365体育投注 澳博app注册网站网址 十大网赌平台推荐 澳门永利皇宫赌场 汉中市科技局 枣庄市统计局 来宾市科技局 景德镇市林业局 玉溪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