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精准发力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着力增强发展活力,引导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冰葡萄、食用菌、水果、山野菜等特色产业。桓仁现已建成中国最大的野山参基地64.3万亩,世界最大的冰葡萄种植基地1.1万亩,创建成为“国家冰酒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冰葡萄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本溪县以“一县一业”刺五加为主,做大中药材产业,全县已发展耕地中药材近2万亩,发展食用菌近500万棒,有效扩大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效益。
二是着力培育乡土人才,促进人员外流向人才振兴转变。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突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能。市政府制发了《本溪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就业创业指导意见》,两自治县吸纳600余名名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举办2期旅游专业高级研修班,培训旅游从业人员600人,组织事业单位招聘人员484人。本溪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归雁行动”,招聘27名退役军人、本县籍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助理。结合两委换届,全县98个行政村中已有82个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84%。95%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了经济薄弱村。
三是着力促进文旅融合,引导文化脱贫向文化振兴转变。始终坚持把文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增长点,充分挖掘、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17项。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鲜族舞蹈《乞粒舞》改编的大型舞蹈《普天同乐》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录制播出。两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旅游+”的全域发展体系日臻完善,先后在两县设计推出辽宁省五女山杯速度滑冰大众挑战赛(桓仁站)、非遗展演进景区、“枫林笔会”著名书法名家走进景区活动、“寻迹辽宁”五女山枫叶山地越野赛等了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形成了较好的宣传效应。
四是着力改善乡村环境,推进村容整洁向生态振兴转变。始终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扎实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两县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21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管理和运行体系,按照乡村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环卫市场化运营的监督检查。桓仁县配备保洁人员702人、垃圾桶7500个、压缩垃圾车21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美丽示范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5%,2019年、2020年,两县完成农村改厕任务6150座。
五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管理得力向组织振兴转变。始终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省、市、县三级共向两县25个乡镇、287个村选派干部325人。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引导各村级党组织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深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桓仁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名单,开展“家文化”主体社区创建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开创家风社风互促并进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