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民族和宗教局创新活动载体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1年,丹东市民宗局立足边境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势和新方法,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法手段。创新实施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互联网”“民族团结+基层党建”“民族团结创建七+N”工程。在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中心小学建立了一个“丹东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在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中国满族传统医药生产基地”,在丹东市民族歌舞剧院、丹东市民族学校设立了一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在丹东市人民医院建立了一个“丹东市少数民族就医定点医院”,在凤城市大梨树村建立了一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珍视民族团结、人人发扬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为载体,推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兴边富民行动这一国家重要战略,通过兴边富民行动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让兴边富民行动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各族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文件精神,把兴边富民行动当作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加强规划,科学实施,深入推进,让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福祉。
三是以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好事为着眼,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丹东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好事、解难事愁事,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平台。按照“以人为本、适应需求、真情服务、属地管理”的工作要求,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采取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办法,实行部门帮一把,亲属拉一把,民族社团支持的办法,解决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全市3个民族乡开展了以“情系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爱心帮扶助脱贫行动”,深入到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家中实施定点帮扶,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为实现“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