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开展“联贫送温暖—走进民族村”“三下乡”活动
10月13日至15日,辽阳市委组织部、市民委联合开展了以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困难群众为主题的“联贫送温暖—走进民族村”“三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延伸“百乡万户” 惠民工程内容和形式,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药、文化和科技服务。市文艺表演队、市中心医院医疗服务队、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先后在甜水满族乡、吉洞满族乡、灯塔市部分民族村,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现场为群众看病,答疑农业知识,并提供了农业技术书籍和宣传资料,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
10月13日,活动启动仪式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河沿村文化广场举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谷孝红出席仪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增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紧迫感,真抓实干,精准扶贫。民族地区要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少数民族同胞要增添脱贫致富的信心,把上级关怀、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有机结合起来,用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用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优势,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绿色开发、可持续开发,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坚决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
市委联系办、市民委、市文广新体局、市中心医院、市农林科学院有关领导和辽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甜水满族乡机关全体干部和所属村“两委”班子,以及村民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近年来,辽阳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本部门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致力于精准扶贫,强化“造血”功能,把培育少数民族富民产业、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素质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领、整体推进,实现共同致富。一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实行政策扶贫。积极为少数民族乡争取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今年到2017年,按照省民委的部署,在全市实施少数民族发展“百乡万户”惠民工程,通过整合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等5个专项工作,扶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科技培训,每年至少扶持5个项目,实现项目地少数民族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组织开展少数民族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带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共同致富。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实行项目扶贫。在巩固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选择潜力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项目予以扶持,冷水鱼养殖、食用菌种植、果树种植、花卉种植、种鸡种猪繁育、农业机械化、民族特色餐饮等多个项目的落地,有效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每年重点帮扶一个少数民族村,实行整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和村里共同谋划富民强村思路,加强民族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帮助村里翻建老旧村部、修建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改造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民族村的落后面貌。四是坚持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实行对口扶贫。市民委领导班子成员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尽快脱贫。